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一份圈圈画画的通讯录、一面鲜红的志愿服务队旗帜,就是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志愿队管理员蒋海燕的工作家当。蒋海燕在石屏村已经生活、工作多年了,近年来随着家园可喜的变化,自己也觉得工作成就感十足。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中,她带领的志愿服务队冲锋在前。据她介绍,像她这样的环保志愿者村里面现在有19名,该村的志愿服务队是通过自愿报名、双向沟通、严谨选拔等程序招募成立的,“在召开志愿者动员会之前,我逐个与志愿者进行电话沟通,确认他们是否有志愿服务意愿、能保障的志愿服务时间...正是这样严谨选拔,组建了队伍,人数不在多,但大家的参与度高、凝聚力强,给村民朋友们做好榜样...”
分类理念千家传,志愿宣传树新风
石屏村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杨林乡,区域面积9.01平方公里,下辖49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3659人,是远近闻名的“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绿色是它“最动人的色彩”。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守护这一方好山水,在该村得到了有力的验证。垃圾分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石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这件“关键小事”上,通过“管理好一支队伍”、“服务好一方百姓”、“树立好一面旗帜”激发群众参与乡村自治,实现美丽乡村全民共享。在垃圾分类理念的推广上,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很是明显,该队19人分批次逐户登门、宣传推广,实现全村856户宣传全覆盖,村民逐步了解、接受了分类理念,用上了垃圾分类桶,逐步养成文明生活习惯。石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把垃圾分类理念传播至千家万户,把分类方法传颂得耳熟能详,把分类行为引导得自觉主动,从而让村民积极参与。
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队。图片来源:韶山文明网
上门多样化服务,文明实践润民心
石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涵盖分类知识宣传、公共环境维护等垃圾分类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引导村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从而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主人翁”意识。
在村上90多岁的烈士家属家中,志愿者们认真地搞着大扫除,拔杂草、清垃圾、种上花花草草,分工协作,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咱们村里像刘奶奶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有十几户,我们服务队每周约个半天‘上门服务’,搞搞卫生陪老人家聊聊天,周末的时候少打半天牌倒也蛮有意思的…”;石屏村的保洁员受伤住院,村上的志愿者接替他管辖的片区,逐户上门回收垃圾、做好公共区域保洁,“家园美化师”干得有模有样;80高龄的精准扶贫户腿脚不便,巾帼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为其扫房子、喂家禽、挖菜土,个个热得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在一个个实践活动中,村民们用自己的行动力促邻里和谐,增强全村的幸福感。
石屏村一景。图片来源:韶山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