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在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湘潭市、韶山市分别从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大病不出市”“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等方面,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展示了湘潭韶山在国家层面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建设的大背景下,依托紧密型健康共同体,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全生命周期安全有效便捷的高质量健康服务成果。
健康是当今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紧密型健康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它将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进行纵向整合,通过完善分工协作、优化医疗资源调配,实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全周期覆盖。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过去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更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这样的共同体,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意味着从生命孕育到终结的全过程,都应有相应的健康保障措施。紧密型健康共同体的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以韶山市为例,该市通过实施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建设,建设由县级人民医院牵总、疾控中心协同、乡镇卫生院为分院、村卫生室为网点的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实行人员、业务、绩效一体化管理,形成了上下联动、医防协同的健康服务体系。同时将总医院与乡镇分院紧密联结起来,由健共体牵头医院向分院选派‘第一书记’、院长,安排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专家坐诊帮带,业务骨干下沉、专家帮扶团队多种形式,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市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正是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义。在改革实践中,韶山市通过组建城市15分钟医疗圈、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一健共体药品目录,实现用药同质化等举措,实现医疗服务的便捷可及。此外,特别注重重点专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深入实施“映山红”人才计划引才聚才,近年来共引进心脑血管、重症医学等专业人才20余名,填补了多个学科的空白;组建健共体公卫管理中心,统筹全市基本公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实行“网格化”健康管理,精准服务慢性病群体;充分发挥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发动党员、志愿者、家庭医生组建健康管家志愿服务团队,打造“韶小卫”健康共治品牌?;罱私」蔡逍畔⑵教?,实现医疗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问题,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
紧密型健康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意识,让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基层医疗机构,愿意在家门口看病就医。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手段,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让人人都能平等享有优质、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韶山新闻网 庞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