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扬眉吐气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纪念日。2014年,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国家法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的这天,全国各地特别是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毛泽东同志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狈⑸?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反日本帝国侵略者奴化教育的国民教育斗争,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抗战形势政策教育等,激励了群众投入战斗的昂扬斗志,唤醒了人民的革命意识,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伟大战争产生伟大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就是要弘扬抗战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担当强国复兴大任,将其根植头脑、融入血脉、化为基因,成为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爱国主义教育要打破学科界限,要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要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在史料里,更要通过媒体、广告、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历史事件、先灵英烈、历史成就等进行广泛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国人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行”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要与优秀的、先进的文化结合起来,在经典诗词名著的朗诵中,在美轮美奂的舞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对红色故事、革命旧址、延安精神等可以通过影视图像、戏剧歌舞,利用文化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等载体进行宣传教育。我们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通过学习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引导人们把握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引导人们发扬斗争精神,护航新征程。我们要以红色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如磐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覆屋之下、漏舟之中、星火之上,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穿越激流,写就中华民族的涅槃史诗。现在我们用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等爱国主义教育,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带着“从研学中我能收获什么、改变什么”的思考,在课堂学习、现场参观、总结交流中把自己摆进去,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正达到“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推动爱国教育往心里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韶山新闻网 庞新梅)